聚焦高端、智能、绿色,盛虹石化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

发布时间:2024-03-17  点击量:

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、放弃传统产业”“掌握更多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”……今年全国两会,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,三次论及“新质生产力”,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,特别是给江苏提出了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”等新任务。

“把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回企业,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,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表示,“具体要做好三件事,推进‘减油增化’、建设智能工厂、探索‘全过程减碳’。”

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。在连云港,盛虹石化正沿着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研发生产更多高端新材料;建设智能工厂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;探索“全过程减碳”,为行业实现“双碳”目标作示范。

“减油增化”:构建高端产业群

自2022年3月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《关于“十四五”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以来,炼化项目“减油增化”、延长化工产业链的政策导向日趋强化。

所谓“减油”即控制汽柴油产量,“增化”即增加化工品产量。面对炼油产能过剩、化工产品结构性供应不足的现状,“减油增化”成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。

“让化石能源回归‘原料’本色。”如缪汉根所指出的,对“缺油少气”的我国来说,用同样的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生产更多的化学品、新材料,对于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至关重要。那么,“增化”增的是什么“化”?盛虹石化的答案是围绕国家所需、产业所趋,布局高端化工品、紧缺新材料,“越难做的产品越要做”。

依托炼化一体化的原料大平台,盛虹石化凭借自主研发,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,布局光伏膜材料、新型储能材料、高端聚烯烃、电子化学品等,提升高端新材料的国产供给率,引领行业转型升级

已经满负荷运行一年多的1600万吨/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,产品69%是化工品,比例全国最高。其打通了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产业链条,实现了“油头化尾”,降低汽柴油收率,提高化工品产出,有效提升了烯烃、芳烃等高附加值、紧缺型化工产品的国产供给率,并为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今年1月,盛虹石化13万吨/年PETG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-1,4-环己烷二甲醇酯)项目投产。作为特种容器、高端膜材等领域的高端新材料,PETG市场需求巨大,但较高的技术壁垒使其生产技术长期被外国公司掌握,对外依存度超过80%。而盛虹PETG具有自主知识产权,主要原料PTA(对苯二甲酸)、EG(乙二醇)等来自自身上游装置。

以打造全行业最灵活、最高效、最具竞争力的新型炼化产业链为目标,盛虹石化将继续推进“减油增化”,进一步降低成品油比例,增加新能源新材料供给。今年,盛虹石化的高端新材料装置将陆续迎来中交、投产等关键节点,未来将有力提升高端EVA(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)、EMAA(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)、EnBA(乙烯丁基丙烯酸酯)等新材料的国产供给率。

智能工厂:推进新型工业化

“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,开展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”——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首提“人工智能+”,并对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,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”作出部署。

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抓手,智能工厂成为盛虹石化推进产业数字化、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,比如已经成为生产好帮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,搭载各类传感器,全天候巡检,有效监测气体泄漏、管道跑冒滴漏等,实现了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理,也节省了人力和时间。

在盛虹炼化中控室,可以直观感受到智能化系统的高效,工作人员一边观察电脑屏幕上的工艺流程实操情况,一边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,生产、操作等所有指令都从这里发出,使外场人员数量大大减少。在盛虹丙烷脱氢(PDH)装置,运行、工艺等数据都能通过中控室大屏一键操作,装置自控率提高至95%以上。

拥有104万吨/年产能的盛虹石化,是世界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。目前,盛虹正在建设国内首套丙烯腈装置全流程理化、色谱分析、清洗智能化系统,实现样品扫码入库、分拣、分样、上样、启动分析、数据上传、留样管理等环节自动化,建设智慧实验室,实现分析任务流、智控信息流、样品流、数据流的智能互联和高效协同。

数据,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,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。为了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应用,盛虹石化携手霍尼韦尔共建数智化联合创新中心,结合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、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,聚焦“自主运营和优化操作导航、实现企业级排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”两大增长引擎,全面提高产能效益、实现精准碳排放监控。双方还将推广数字化成果与经验,赋能行业转型升级。 

“全过程减碳”:打造绿色生产力

“我国石化行业节能降耗减排进入新的阶段,要转变减碳的路径。”缪汉根在两会期间建议,“要从过程减碳转向源头减碳,实现全过程减碳。”

“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”探索“源头—过程—末端”的“全过程减碳”,盛虹石化全面发力。

长期以来,石化行业在生产中主要使用化石能源来加热,既产生大量碳排放,也使得宝贵的油、煤、气无法发挥作为原料的更大价值。如何从源头入手,减少化石能源消耗?今年6月,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——连云港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将投产,盛虹石化将在行业内率先使用核电蒸汽,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96.6万吨。

在过程减碳方面,盛虹石化建立了“绿色、低碳、循环”的生产体系,已拥有虹港石化、斯尔邦石化两家国家级绿色工厂

在末端减碳方面,盛虹石化通过自主创新,持续探索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。3月5日,随着EC/DMC(碳酸乙烯酯/碳酸二甲酯)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,盛虹石化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“二氧化碳—绿色甲醇—锂电池新材料”绿色负碳产业链的贯通。采用国际领先的绿色技术,盛虹石化将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主动回收利用,结合绿氢转化为绿色甲醇,用于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——EC/DMC,每年直接消耗二氧化碳7万吨,转化为新能源产业所需的高端新材料。

未来,伴随盛虹石化的负碳规划逐步落地,二氧化碳将转化为工程塑料、新能源材料等,有力助推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

人勤万象新,奋进正当时。盛虹石化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,发展新质生产力,融入江苏“勇挑大梁”的新实践,打开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更广阔天地。